她们照顾的是一群不会说话、出生才几天的精贵儿,但一本“护士日记”却能让这群年轻的护士读懂还不会说话的宝宝的所有语言。今天下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护理组将被授予卫生部评比的2005年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40名白衣天使每天都在用“心”和宝宝“说话”。
赵慧敏(右二)等护士给暖箱里的早产儿护理
“记‘护士日记’缘于前年在医院里紧急护理非常罕见的四胞胎。”今天下午将被授予上海市优秀护士荣誉称号的新生儿科护理组护士长赵敏慧向记者回忆:“2003年7月,一位孕妇产下四胞胎,当时在国内很少见。因为早产,四个小家伙出生时体重只有1100至1200多克,转运到医院后,生命垂危!为了急救孩子,并且打好2至3月的持久战,我发动特别护理小组的每位成员参与记‘护士日记’。”
记者看到,这本已经略微泛黄的“护士日记”上记载着:“老大今天喝奶后,没有吐。”、“老二今天有褪皮现象,建议明天继续涂点凡士林。”、“老三是男孩,在暖箱里最调皮,需要好好看管!”......记者发现,像用药副作用等各种禁忌都一一详细记录。“护士日记”还每天在特护小组中轮转,“日记”也成为业务探讨的最佳教材。
护士长赵敏慧从国外培训带回来的最先进护理技术,给予四胞胎模拟子宫的环境,减少光线亮度和噪音,并鼓励四胞胎的年轻母亲大胆地给予宝宝“袋鼠式”护理。经过100多个日日夜夜,宝宝们终于转危为安,体重增长迅速。
作为全院最忙、抢救病人最多的新生儿病房护士长,赵敏慧每天面对上百个没有家长陪护的新生儿。宝宝都是全家人的心头肉,她自知责任重大,不敢有半点懈怠。而如何减少患病宝宝的痛苦,是她日夜思索的问题,但即使工作再忙,她都用“心”记日记。
十多年的护士经验终于让赵敏慧纯熟地读懂每个宝宝。一个小小的皱眉、皱鼻、发声,都可能代表浑身难过、想要翻身。赵敏慧告诉记者:“别看这些小宝宝的体重都不到2000克,而且不会说话,有的甚至还不会哭,但他们一举一动所表达的意思,我都心领神会。”